中国科学院大学“笠翁村”校园戏曲文化节(以下简称“戏曲节”)是面向国科大全体师生集演出观摩、讲座互动、游玩体验于一体的创意戏曲文化普及系列活动。
本次戏曲节在雁栖湖校区中丹大楼举办,为期9天。
11月30日至12月3日,中丹大楼二层大厅被戏曲元素装扮得金碧辉煌。为期3天的“笠翁村”京剧服装道具展共展出蟒、帔、靠、褶子、箭衣、古装衣等各类真丝手绣京剧行头精16件,冠、盔、巾、帽等各类精美传统京剧盔头20顶,刀、枪、戟、茅、剑等各类戏曲道具兵器30余件,另有桌椅、轿帘、船桨、车旗、马鞭等戏曲舞台常用道具陈列展出。展览吸引了络绎不绝的国科大师生前来观赏、玩味、流连。
与展览同期举办的“笠翁村”中丹戏曲游园会,为游览者设置了戏曲云肩设计、京剧脸谱临摹、戏曲人物拼图、变脸手工制作、戏曲身段模仿、戏曲行头(非展品)试穿、戏曲化妆摄影等游戏体验项目。参与者不仅可以零距离接触戏曲,乐在其中,还能赢得丰富的戏曲文创奖品。
本次戏曲节的重头戏是三场“笠翁村”互动式戏曲讲座,分别对应的主题是京剧乐队、京剧舞美、京剧表演。
11月30日晚,由国家一级演奏员、著名京剧鼓师刘海老师主讲的《京剧武场趣谈》,为听众们介绍了京剧的主要打击乐器,与全体武场乐队老师配合演奏了京剧中常用的若干锣鼓点,并配合演员表演示范打击乐在京剧舞台上的实际应用。担任大锣演奏的是年近八旬的著名国家一级演奏员叶铁森先生。担任示范表演的是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的武生演员、京剧教师黄道阳老师和京剧名票阴磊老师。在互动环节,观众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尝试了京剧打击乐的基本演奏,学习了枪花、棍花等京剧武生基本动作。
12月1日晚,由京剧马派名票、京剧舞美研究者刘飞老师主讲的《京剧舞美探秘》围绕京剧始末根由、京剧行当、戏迷与票友、京剧服装色彩、衣箱与后台、京剧服装分类等几大方面,系统介绍了京剧的服装、化妆、道具。在互动环节中,10名初次体验京剧扮相的国科大学子穿戴整齐、粉末登场,并向生、旦、净、丑各行当老师学习了简单的舞台动作,亮相轰动全场,气氛欢乐火爆。
12月2日下午,由国家一级演员、北京京剧院著名梅派青衣郑潇老师主讲的《走近京剧之美》,以与主持人邵振坤(在读戏剧戏曲学博士研究生)对话的形式,对京剧的唱念做舞、手眼身法等表演功法做了精彩示范,对京剧舞台上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程式化表演做了详尽诠释,对京剧乐队文场、武场与演员配合的各尽其妙做了生动展示,对京剧艺术的创新发展与跨界合作做了简单探讨。
值得一提的是,郑潇老师特别介绍了自己参与创排的新编京剧《郭永怀》,能来到郭永怀先生曾经工作过的试验基地所在地雁栖湖校区与师生们见面,她感到非常荣幸、亲切与感动。
在听讲座的同时,在座师生还欣赏到了精彩纷呈的京剧表演——国科大戏曲社骨干贾高祥同学演唱了京剧《盗御马》选段;京剧“小梅花”获得者戎爽表演了京剧《珠帘寨》选段;京剧名票、麒麟剧社荀派花旦演员夏昀帆表演了京剧《拾玉镯》片段、《霸王别姬》剑舞;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学生刘梓栋、童好展示了京剧旦角基本功;郑潇老师演唱了京剧《太真外传》选段。观演过程中,现场爆发出此起彼伏的阵阵掌声、叫好声。
开始于11月30日的“笠翁村”国科大校园戏曲摄影展经展品升级、重新布展,增加了400余幅国科大戏曲活动精选照片和若干戏曲文创产品,于12月6日起全新亮相,更名为校园戏曲摄影文创展。闭展时间为12月8日22:30,现展览仍在继续,精彩不容错过。
【集赞有奖】
转发公众号推文至朋友圈,集攒60并上传截图至下方二维码链接,即可获赠本次戏曲节专属文创1件(以下三款任选其一,数量有限,先到先得,赠完为止)。
领奖时间及地点:12月7日-15日13:00-18:00 中丹大楼二层休息室
公众号请扫描下方二维码:
【现场抽奖】
本文点赞、留言,并上传截图至下方二维码链接,即可获得现场抽奖机会1次,中奖机会100%
一等奖(3名)——2024版《戏言历》一本
二等奖(10名)——胖不墩儿签赠版《说段京剧你听吗》一本
三等奖(100名)——戏曲节订制卡套一个
四等(120名)奖——精美戏曲卡通钥匙链一枚
五等奖——戏曲节专属明信片一张或戏曲卡通红包一个
活动时间及地点:12月7日-8日 13:00-22:30 中丹大楼一层大厅
戏曲摄影文创展领奖二维码
本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大学
“七大工程”文化传承与创新工程资助
主办方:中国科学院大学
承办方∶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居科学学院艺术中心
协办方: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丹学院
10月28日上午,“道法自然——徐铭中国画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由中国科学院大学、民盟中央美术院联合主办。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谢经荣,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副主席吴为山,中国科学院院士魏江春等领导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现场,还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科学家、评论家、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
此次展览展出了徐铭教授30多年来创作的中国画作品110多幅,全面展示了他的艺术成就和创作风格。徐铭教授的作品深受自然启发,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他将中国艺术哲学精神注入笔端,化自然之象为蓬勃的生命意象,笔下的鸟兽虫鱼、草木花卉造型质朴,充满了自然生命的盎然力量。他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画的传统魅力,更呈现出一个艺术家对自然与宇宙生命的深刻理解。
在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基金会理事长董军社,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国强,湖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刘望,中国科学院院士魏江春,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先后致辞,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建宇发来了贺信,对徐铭教授的艺术成就和为推动艺术与科学学科建设所作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展览现场,观众们纷纷驻足欣赏,沉浸在徐铭教授笔下的自然世界中。开幕式结束后,召开了本次展览的学术研讨会。学术研讨会由清华大学陈池瑜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容铁教授担任学术主持,邀请了画家、艺术评论家等专家就徐铭教授的艺术成就和创作理念进行发言。各位专家学者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剖析了徐铭教授作品中的深刻内涵和独特艺术风格,给予了高度评价。
作为中国科学院大学艺术与科学学科建设项目的一部分,“道法自然——徐铭中国画作品展”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示了中国科学院大学艺术中心对标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科建制,在推动艺术与科学跨学科交叉互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次展览将继续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至11月7日。
2023年10月15日,第四届“艺术与科学之问”学术论坛暨《艺术与科学审美实验课程》师生作品展在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中丹学院成功举办。此次论坛主题为“培根铸魂·守正创新”,国内外80余位艺术与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论坛,11位专家学者作了学术发言,来自国科大及北大、人大等兄弟院校的150名师生来到现场聆听讲座及参观展览。此次论坛关注艺术与科学交叉学科的前沿问题和难点问题,竭力在新时代为构建艺术与科学跨学科的创新学科体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杨国强,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金德鹏,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谭红军,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林茂,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党委书记韦方强,中国科协战略发展部副部长赵立新出席论坛。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大学艺术与科学方向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艺术与科学学院院长石自东主持。
金德鹏 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金德鹏在开幕致辞中对此次论坛给予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他表示,中国科学院大学历来重视对学生的人文与艺术素养的培养,“艺术与科学之问”学术论坛至今已举办了三届,是国科大艺术与科学融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实践,为科学家与艺术家搭建了一个不可多得的研讨平台,为不同学科专业方向的各院校建立了更为广泛的沟通渠道,分享了国科大新时代艺术与科学审美教育体系的创新经验,对推动高校美育事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他同时指出,国科大率先在创建艺术与科学融合审美教育体系,探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探索,经过像石自东教授多年的艺术与科学审美实验课程等一系列的实践,我们不仅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艺术与科学审美的创新型人才,多次开展艺术与科学优秀师生的作品展,还形成了全国首套艺术与科学审美实验课程教材。在艺术与科学交叉学科研究领域,对当代学术关注的前沿难题具有突破性、原创性和开拓性,具有坚实的实践积累和理念创新基础。实验性研究独具特色,打通了艺术与科学学科专业的间墙壁垒,具有交叉学科强劲的内在改革动力,这种实验性创新美育教育,为以自然科学为主的高等院校艺术公选课起到示范作用,对全国高校培养卓越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艺术与科学之问给出了新的国科大的方案。
石自东 论坛发起人、中国科学院大学艺术与科学方向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艺术与科学学院院长
学术论坛发起人石自东在论坛总结中表示,第四届“艺术与科学之问”学术论坛是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领导的指导与关怀以及相关部门的盛情支持下才得以实现的。
本次论坛的顺利召开,得益于应邀参加论坛的诸位艺术界和科学界专家学者都做了充分准备,从艺术学理论、审美教育、人工智能、建筑、哲学、书法、制造工艺等角度关注艺术与科学交叉学科的前沿问题和难点,与我们分享了在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下的思考,同时也为丰富与完善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学科群布局做出新时代的新拓展,凝聚八方智慧,为共建艺术与科学审美教育体系,为国家培养卓越的创新人才,为“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做了有力支撑。
与论坛同时举行的中国科学院大学《艺术与科学审美实验课程》优秀师生作品展也获得了巨大成功。展览中展出的100余件艺术作品精选自《艺术与科学审美实验课程》开课以来收获的1500余件学生创意作品,这仅仅是众多优秀作品的一部分,体现了国科大师生对艺术与科学之美独特的理解和勇于跨学科研究的能力。
教师作品:
《强国之魂》系列(局部) 作者:石自东 金属综合材料 尺寸:120cmx150cm
《强国之魂》系列(局部) 作者:石自东 金属综合材料 尺寸:120cmx150cm
《强国之魂》系列(局部) 作者:石自东 金属综合材料 尺寸: 120cmx150cm
《Who am I ?》系列 作者:石自东 材料:油画布、综合材料 尺寸:100cmx160cmx6
学生作品:
《青年的东南西北风》 尺寸可变 作者:王阳芷 生命学院 生物物理学专业
《多彩的空》 尺寸可变 作者:刘强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
《Who am I ?》专题作业 尺寸可变 作者:吴一苓 生命科学学院 生态学专业
《硅上世界》 尺寸可变 作者:刘国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
《我》 尺寸可变 作者:臧书楠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电子信息专业
《超现实主义DNA双螺旋结构》 尺寸可变 作者:张淦宇 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古生物与地层学专业
《黑与白》 尺寸可变 作者:苏江峰 人工智能学院 电子信息专业
《几何之美》 尺寸可变 作者:杨宇凌 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
《计算机人脑袋中的物件》尺寸可变 作者:杨子豪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体系结构专业
《艺术与科学审美实验课程》以“生命即艺术·艺术即科学·科学即艺术”为理念,涉及艺术与科学交叉学科的建设及艺术与科学终身审美教育,通过五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系列教材。课程从造型艺术与科学审美的融合入手,是打通学科壁垒、打造交叉学科体系的敲门砖和样板间,注重艺术元素与科学元素融合的基础和底层逻辑,把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无限可能性留给学生的未来。课程突出实验精神的特色与丁肇中先生的科学实验精神不谋而合,鼓励学生以实验的态度进行艺术创作、培养科学的审美意识,这也为当下纷杂的现当代艺术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出席本届论坛的领导有:
杨国强 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金德鹏 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谭红军 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
林 茂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韦方强 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党委书记书记
赵立新 中国科协战略发展部副部长
发言嘉宾
本届论坛进行学术发言的专家学者:(以发言时间先后为序)
彭 锋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叶莲娜·古塞瓦Elena Guseva 【俄罗斯】 俄罗斯文化中心歌唱团团长
叶莲娜·斯莫尔科娃Elena Smolkova 【俄罗斯】中俄高校合作顾问
郑晓华 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吴 晨 中国科学院大学讲席教授、人居科学学院院长,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总规划师
戴志强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南京传媒学院副校长、电竞学院院长
弗雷德里克·伯纳德Frédéric Bernard 【法国】法国国际当代艺术家协会主席、前法国经济部部长、法国里昂市市长Michel Noir 经济顾问
张 辛 北京大学教授
石自东 中国科学院大学艺术与科学方向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艺术与科学学院院长
汪 强 茅台学院酿酒工程系副教授、招生就业处处长
1
彭锋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学术发言题目《艺术与科学在巅峰相会》
2
俄罗斯文化中心歌唱团团长叶莲娜·古塞娃(Elena Guseva)和中俄高校合作顾问叶莲娜·思莫尔科娃(Elena Smolkova )
3
郑晓华 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分党组副书记、秘书长,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术发言题目
《书法与科学:解密董其昌之“千古不传语”》
4
Thomas Lykke Pedersen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丹学院(丹麦方负责人)
学术发言题目
“Ugly, raw, real—an introduction to contemporary Danish art”
5
吴晨
中国科学院大学讲习教授、人居科学学院院长、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总规划师
学术发言题目《城市是人类最伟大的作品》
6
戴志强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南京传媒学院副校长、电竞学院院长
学术发言题目
《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与科学发展》
7
弗雷德里克·伯纳德(Frédéric Bernard)
法国国际当代艺术家协会主席、前法国经济部部长、法国里昂市市长经济顾问
学术发言题目《艺术创作面对人工智能》
8
张辛 北京大学教授
学术发言题目《礼乐文明与科学、艺术》
9
石自东
中国科学院大学艺术与科学方向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艺术与科学学院院长
学术发言题目
《生命即艺术——构建艺术与科学终身审美教育体系》
10
汪强
茅台学院酿酒工程系副教授、招生就业处处长
学术发言题目《茅台酒酿造的科技与美学》
出席论坛的国科大及兄弟院校领导、老师及社会各界朋友:
胡中波 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际学院常务副院长、原校长特别助理
倪明玖 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科学学院副院长
张洪勋 原中国科学院大学资环学院院长、教授
汪前进 国家博物馆舆图研究所所长
乔从丰 中国科学院大学物理科学学院教授、学校教代会执行委员会副主任、提案工作委员会主任
王建国 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
陈广超 中国科学院大学材料学院副院长兼中国科学院大学雄安学院副院长
胡正义 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际教育党委书记、中丹科教中心主任、中丹学院副院长
乔 晗 中国科学院大学培养与学位部部长
吴德胜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丹学院院长
王海燕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副院长
刘文彬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
刘红雨 中国科学院大学校友会办公室主任
黄荣光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董 梅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张占军 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科学学院教授
郑建中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环学院教授
朱 源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肯·菲尔德(Ken Fields)【美国】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居科学学院艺术中心教授
韩桂来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
范海民 《雕塑》杂志社执行主编
尹校军 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双创学院副院长
刘立伟 大连医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
黎 红 《商业文化》副主编
赵斐然 中国科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高光天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张 媛 上海电视台第一财经频道主持人
赵 旭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孙圣 西北师范大学哲学学院特聘副教授
陈晓晶 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青年教师
杨 黎 四川美术学院青年教师
牛锡桐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居科学学院艺术中心青年教师
李哲夫 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居科学学院艺术中心青年教师
还有来自青岛、大连、重庆、南京、兰州的梁东岳、李俊成等朋友。
论坛及展览花絮
2023年7月21日,由中国科学院大学艺术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大学魏桥国科联合实验室共同举办的,魏桥国科联合实验室工业设计中心(以下简称“工业设计中心”)专家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委员、校长助理黄辉教授,国科大艺术中心徐铭教授,魏桥国科联合实验室副主任洪湧,国科大艺术中心副教授、工业设计中心主任王艳,同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香港城市大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以及北京设计周组委会、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国际奥艺委员会、魏桥创业集团、清华同衡等专家学者和企业界代表就工业设计领域相关问题,尤其是如何开展工业设计中心建设展开深入交流。
黄辉在致词中简要介绍了国科大的历史、近年来的发展方向及取得的成绩,积极评价魏桥国科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发展,希望工业设计中心能够继续围绕“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展跨学科联合行动,稳步推进中心建设。徐铭欢迎与会嘉宾同艺术中心开展更多交流与合作,期待工业设计中心的建设为艺术与科学的跨学科研究与应用贡献力量。王艳就工业设计中心定位与发展做了专题报告。
与会嘉宾对于工业设计中心的建设思路给予充分肯定,并结合各自研究和业务领域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学习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为进一步学习二十大精神,中国科学院大学(下简称“国科大”)鸿雁舞蹈团先后于6月3日和10日在雁栖湖校区和玉泉路校区礼堂,举办了中国舞专场演出,向国科大学师生献上一年一度美妙绝伦的舞蹈表演。
本次系列汇报演出由国科大艺术中心牛锡桐老师指导策划,国科大艺术中心、校团委主办,鸿雁舞蹈团承办,6月3日于雁栖湖校区首次展演,6月10日在玉泉路校区完成闭幕演出。专场演出内容表现了国科大学子的人文情怀,蕴含着朴素真切的爱国热情,传达了青年人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自信。明所从来、知其将往,思考过去、瞩望未来,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历史中沉淀的,正是走向未来的磅礴力量,专场筹备和参演同学们用辛勤的汗水和极具力量与美感的舞姿向观众们展示着这份力量与大气,沉稳与磅礴。
“踏歌展翅,舞咏韶华”专场演出共分为“星河入梦”、“踏浪搏击”“扬帆起航”三个篇章共十九段舞蹈表演,从不同历史时期与民族地域特色之中展现出中国舞蹈的丰富多姿。
“星河入梦”第一支舞蹈《相和歌》,以汉代盘鼓舞为创作蓝本,用珠履配合《诗经·郑风·子》的唱词,生动形象地再现中国传统乐舞诗、舞乐三位一体的表现形式,彰显出中国传统舞蹈在精神品格和意境内涵上的追求。《倒喇》鼓点渐响,昆山玉碎,金鼓鸣边,沧海桑田变化,却仍可现舞者所描摹出的大元盛世之景。鬓云雪腮,袂影衣香,《唐宫夜宴》中,一群唐代少女手持各种乐器翩翩起舞,却见一幕可爱的大唐风貌。
“踏浪搏击”犹记得青春那句,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言,却也仍有要在岁月静好时,敢问“神女应无恙”,感受生活的美好。《尤物》,一颦一笑皆动容,一青一白阿娜显,西湖那段传说下,起自明末的传说,而今舞姿重现,令人流连依旧。《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一曲肝肠,战国捭阖之下,愈显和谐静谧之可贵。《纸扇书生》,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彰显大唐雍容华贵之美的《太平盛景》,翩跹的博袖拢一世绝代风华,向千年后的观众展现着独属于盛唐的雍容华贵。
“扬帆起航”由中国舞蹈基础课程同学献上的《琵琶吟》为章节起始,经历过一学期的训练与学习,同学们以传情的眉目,稚拙的体态,传神的表演出了汉代舞俑的神态,展现了千年前的汉代风姿。选自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渔光曲》,在如此斗争年代中展现出40年代上海弄堂中岁月静好的珍贵与对现时和平的美好。《乐天》,敦煌壁画上的伎乐天重现于舞台之上,将观众们带向遥远而神秘的古代沙洲。
汉唐古风,元明颜色,皆在舞台之上,更有民族繁茂,于聚光灯下的多元呈现。《索玛花开》彝族少女在月光下的舞蹈相映成趣;《守月人》以藏族的热巴鼓舞呈现出藏区人民对自然的尊重与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回望西北,《戈壁沙丘》一群少年以奋斗让草原重现往日的生机;《一抹红》在苗族新娘的脸上,更传到了整个苗寨之中;《碗中情》的顶碗舞,随着悠扬的音乐将草原上的蒙古人民的祝福和情谊融入碗中,构成了美与技交织的画卷;《孔雀》一舞,将傣族人民心中的吉祥如意传达给每位观众;《滇南映少》和着虫鸣与水雾,舞动俏丽的身姿;而晚会的最后《掀起你的盖头来》伴着热情欢快的音乐,将广袤的新疆土地上的丰收的快乐传到了每一位观众的心上。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6月2日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讲到“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这次演出,从古到今融会了中华民族多元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向观众们呈现了一场引人入胜的歌舞表演。
演出虽然谢幕,但余音绕梁,舞韵流连。鸿雁舞蹈团和选修舞蹈课程的同学们怀揣着对舞蹈的热爱,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这新时代不断奋发上进。
(转载自“艺术百科”)
中国科学院大学艺术与科学方向博士生 鲁静 张竞伯
2023年5月19日,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艺术和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先生受邀来访中国科学院大学,在雁栖湖名家大讲堂为国科大师生作题为《我所经历的现代物理与我的体会》的学术报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李树深院士主持学术报告,并向丁肇中先生颁赠石自东教授所作《丁肇中先生素描肖像》。
丁肇中先生为国科大现场和分会场的师生分享了题为《我所经历的现代物理与我的体会》的学术报告,并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丁肇中先生通过六个科学实验的切身经历讲述了自己在科研中的艰辛和喜悦,同时总结出六点体会,鼓励青年学子保持信心、不盲从专家结论。他思维敏捷,言辞幽默,现场气氛热烈,师生获益良多。
在学术报告的最后环节,《丁肇中先生素描肖像》颁赠仪式成为又一个亮点,由李树深校长向丁肇中先生颁赠石自东教授精心创作的素描肖像,这幅作品是石自东教授在收集了大量历史文献、影像资料的基础上创作的,深情地表达了丁肇中先生的不凡智慧、卓越贡献、爱国情怀、民族情感以及永无止境的实验探索精神。丁肇中先生和夫人看到这幅肖像格外惊喜,表达了对国科大的感谢之情和对石自东教授艺术才华的赞赏。
会议期间丁肇中先生在校领导李树深、王艳芬、苗建明和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院士等陪同下观赏了国科大《艺术与科学审美实验课程》师生作品展。常务副校长、党委副书记王艳芬教授向丁肇中先生介绍了这些师生作品,充分展现了国科大学生科教融合、科艺融合素质全面发展的特色风采。由此,丁肇中先生特意要求欣赏石自东教授的作品集。丁肇中先生还与石自东教授就其正在编写的《艺术与科学审美实验课程》系列教材,交流探讨了实验科学与实验艺术都是探究大道之美的话题。
丁肇中先生与石自东教授交流探讨其正在编写的《艺术与科学审美实验课程》系列教材
回眸历史,追溯中国科学院艺术与科学最初的碰撞,早在1927年,年轻的徐悲鸿在回国的轮船上与同样留学归来后来成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首任院长的严济慈先生相遇,并为严济慈先生画人物素描肖像,用法文题“科学之光”。今天国科大赠送丁肇中先生石自东教授所作《丁肇中先生素描肖像》,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近百年前的那段历史佳话,不知石自东教授在创作这幅肖像的过程中,是否也有回顾这段历史的情怀和创意,也许现实中不经意的偶然,其背后都有历史发展的必然。
会后我们采访石自东教授关于《丁肇中先生素描肖像》的创作灵感来源及与丁先生的交流感想,石自东教授谈及他听丁肇中先生讲到AMS项目及 “奋进”号时想起了2011年他曾创作并在法国卢浮宫展出的一件与此相关的作品,石自东教授感慨,未曾想在12年后能有机会与丁先生面对面交流实验科学与艺术。
尺寸:280×140cm(70×140cm*4) 材质:布面油画
《梦想与倒影》系列作品,是石自东教授在2011年5月当时有感于美国航天飞机“奋进”号向太空国际空间站运载阿尔法磁谱仪(AMS),探索反物质和暗物质的科学研究而作,并留下了创作感言发布于媒体。“科技的高速发展为人类带来的巨大进步和贡献,同时面对全球每个角落无不膨胀着的人类不可抑制的无限梦想,同样需要一种超越物欲需求的文化自律的平衡力量,来警醒经济利益驱动的高速发展也会给自然与人类留下的阴影和创伤的潜在风险,引发公众思考人类社会在高度文明进步中的另一种共同诉求,这种平衡与制约就是美的能量运动。”他把刊登在当天报纸上的美国航天飞行员工作照片手撕下来直接贴在了油画颜料还未干的画布上,以此通过当代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让人们去反思,激发在追求科学之真的同时要兼顾善和美的终极愿望。
石自东教授非常赞同丁肇中先生的观点,实验物理科学在学术研究与实践前沿领域具有先锋性,“当理论和实验不一致的时候,不要去听那些权威专家的意见,要以大胆勇敢的实验去获得真知。”他感慨道:“探索宇宙的奥秘,追求真善美的和谐对人类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探索真理的过程一样,同样需要大胆的实验精神和坚定的独立思想,丁先生的体会让我们更坚定了艺术与科学审美实验方向的研究与教学、实验与探索的信念和责任。培养世界一流的创造型卓越人才任重而道远,新时代迫切需要我们为艺术与科学交叉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思考、作出新贡献。”
从徐悲鸿先生赠送严济慈先生素描画像,到石自东教授为丁肇中先生作素描肖像,从石自东教授和丁肇中先生12年前的思想神交到今天面对面交流的缘分,不禁令人感叹,艺术家与科学家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渊源。虽然两者的创作方式和追求的目标有所不同,但艺术家和科学家都是探索和表达世界的勇者。艺术家通过创造性的表达方式传递情感、启发想象力,并带来美的体验;科学家则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研究,揭示自然规律和深入了解宇宙的奥秘。然而,两者之间也存在着相互渗透和交融的可能。艺术可以启发科学家的自由想象创造力和直觉灵感,科学可以为艺术家提供理性缜密推演和拓展观察视野。当艺术家和科学家相互交流、合作时,他们可以共同创造出独特而丰富的成果和作品,进一步推动人类对宇宙的理解和认知,推动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向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原文地址:艺术家与科学家思想神交的十二年之缘 (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