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发展工程

  • 朱寅君
  • 日期:2025-03-31
  • 25

  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发展工程,于2008年元月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发展中心、共青团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中国科学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等单位联合发起,多个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共同参与,现由中国科学院大学艺术中心、科学探险普及宣传中心主办。

  2008年1月8日,工程启动仪式在京隆重举行。党和国家相关部门领导、知名两院院士、资深专家学者、外国驻华使节出席,在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代表应邀参加。仪式上总结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发展的光辉历程,倡导共同推动我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创新发展。 

  通过十五年多的积极努力,工程在国学经典研究与教育、书画艺术研究及人才培养、传统建筑营造技术人才培养、传统工艺及京剧、传统饮食文化、节庆文化等方面创造性发力,在传统文化资源整合、传统工艺挖掘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的融合、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产业培育扶持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重点在青少年国学教育、手工艺术、古建艺术、茶文化、酒文化、书画人才、古代艺术品、百家姓文化、老子国学等领域组织开展有规模、有内涵、有特色的系列活动,不断进行大胆尝试和有益探索,取得了很多创造性创新性成果,积累了很多前瞻长远、科学实用、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双赢的可贵经验,赢得了党和国家、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普遍赞誉。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具有强大的韧性和顽强的生命力。文化兴则国家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文化成为一个民族的基因,塑造着这个民族的精神气质,涵育着人们的精神世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关系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离不开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领域与范围有诸多方面:国学经典、手工艺术、书画艺术、赏石文化、中医中药、古建筑、园林、根雕、盆景、陶瓷、紫砂、玉文化、漆器、石雕、剪纸、古典诗词、楹联、地方戏曲、民乐、曲艺、中国武术、茶文化、酒文化、饮食文化等,其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传承、弘扬、研究 、发展内容广博,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共同奋进,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时代伟业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工程工委会名誉主任: 

刘吉 

主任:   

程津培

副主任:

王克、徐铭、张虎、杨新、陈思亮

秘书长:杨新(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