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大学艺术中心开设艺术与科学审美实验课程(二)

  • 朱寅君
  • 日期:2020-09-11
  • 2961

         中国科学院大学艺术中心开设艺术与科学审美实验课程(二)

        《艺术与科学审美实验课程》课程成果展示第一期一经发布,受到各界众多关注,在探讨艺术与科学话题的同时,更感叹于作为理工科学生对艺术特有的敏锐直觉,从大家所研究的科学领域切入艺术,通过不同的思考角度进行艺术创作,这也正体现了开设该课程体系的深远意义。

        此次发布内容承接《艺术与科学审美实验课程》课程成果展示第一期,收录了与第一期风格不同的优秀作品。优秀论文节选与创作感悟将在下一期发布。

《艺术与科学审美实验课程》的优秀学生作品:

白娟-生命科学学院-基因组学-《移液枪》

金国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艺术与科学之美》

党敏文-经管-情报学-《我的世界》

 

韩盈-固体地球物理学-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

贾森元-化学工程学院-化学工程-《再见,果壳!》

姜金华-电子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上善若水》

姜柔伊-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气象学-《夜》

姜柔伊-地星学院-气象学

焦志超-物理学院-《疫情中的世界》

赖振国-材料学院-材料学

李博-生命科学院-微生物学-《去年今日》

李东昊-计算机学院-计算机技术

李杭-光电学院-光学

李弈仙-生命科学学院-动物学

李泽鹏-化工学院-化学工程

李志远-电子学院

林喜悦-物理学院-理论物理-《who am I now》

林喜悦-物理学院-理论物理

令狐碧蓉-光电学院-光学工程-《你好吗,我很好。》

刘恩彤-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

刘恩彤-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自画像》

马浩鑫-人工智能学院-计算机

孟维豪-未来技术学院-材料学-《创造》

任杰-物理学院-理论物理

沈梅-资环学院-生态学-《谁之殇》

 

沈梅–资环学院–生态学

孙方正-物理学院-光学

孙冠文-物理学院-声学专业-《自画像》

孙倩-化学工程学院-材料工程-《点线面》

万晨潇-未来技术学院-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魏欣桐-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网络空间安全

吴海旭-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基因决定不了维纳斯》

吴菁霞-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

武建-计算机学院-计算机技术-《电线杆上的希腊柱式》

肖思-电子与通信工程

肖思-微电子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

谢容-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工程

谢萱-纳米-凝聚态物理

谢耀锋-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

辛钊-物理学院-粒子物理

徐慧-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海洋腐蚀与防护-《一个朴素的作品》

徐新凯-工程科学学院-固体力学系

姚舜辉-物理科学学院-理论物理

衣泽-生命学院-发育生物学-《石膏版画-人间漫行》

赵娜-生科院-认知神经科学-《世界就在你脑中》

郑伟翔-化学科学学院-有机化学-《物质世界》

郑彦春-生科院-神经生物-《脑》

周书玉-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

朱津苇-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科学

朱瑞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探索世界的奥秘》

朱润玉-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天体物理

邹万冰-微电子学院-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一杯子》

课程背景回顾:

石自东教授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网络授课现场

        为推进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双一流”建设和发展,全面完善学科群布局,国科大艺术中心面对理工科的博硕本学霸首次开设了《艺术与科学审美实验课程》。

        《艺术与科学审美实验课程》的主讲教师是石自东教授,现任国科大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他是国科大“艺术与科学之问”国际学术论坛的发起人,经过一年多的广泛深入的调研和精心准备,于2020年夏季学期正式开课,总计34课时、选修人数总计150余人,学生完成创作作品504件,提交论文及创作报告150余篇。所有创作作品及论文都是以“艺术与科学”为主题,学生结合自身专业进行创作和观点阐述,作品内容涉及题材十分广阔,通过绘画、摄影及动态影像、雕塑与装置、模型、电脑制作等,采用了多种综合方式的表现手法,实验创作环节激活了理工科学生对艺术的强烈兴趣,出现了许多令人眼前一亮的创作观念和成果。充分表现出国科大学生勇于跨学科、善于攻坚克难的优秀学术研究品质。为当下艺术与科学交叉学科的研究与探索提供了丰富而生动的案例和参考。

        国科大现有在学研究生5.17万名,其中博士生占52%,博士生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在这样一个以理工类学生为主的研究型大学的环境中,开设探讨《艺术与科学审美实验课程》具有得天独厚的科学资源和与众不同的艺术路径,其意义深远也备受社会关注和期待。该课程体系从以博硕研究生为主的参与层次到人数、深度的层面来审视,在国内外相关课程及活动中都是极为少见的,这也是国科大第一次开设艺术与科学跨学科的实验课程。因受疫情因素影响,采用网络授课的方式,教学内容从艺术与科学交叉学科的角度切入,梳理其发展演变的内在逻辑,突出对艺术审美特征的领悟。在增强学生艺术审美素质和开拓思维的同时,注重学生的自由想象力与个性创造力;同时也更强调启发学生寻找其所学的科学专业与艺术领域之间的关联及微妙关系。引导科学思考延伸进入艺术领域来拓展思维空间,开拓课题的边缘,鼓励同学们在课程中大胆尝试,使学生在接受交叉学科的碰撞过程中,激发出了及其高涨的学习热情,附以微信群内互动交流,创造条件让学生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和表达自己对艺术与科学的独特见解。

        石自东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艺术与科学的交叉学科建设的研究,指出:“国科大一直秉承中科院科学报国的传统,老一辈科学家对科学与艺术融合培养卓越人才期待已久。未来的艺术与科学的交叉学科建设可以依托在中科院坚实的科学研究实力基础之上,调动丰富的科教融合资源让艺术与科学交叉、互融创造新的学科群,这不仅是国际一流大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呼唤。”目前,在学校领导的鼎力支持下,国科大在国内已经率先招录艺术与科学第一个博士研究生。

        此次选修课的开设,是艺术与科学课题研究的推进,希望此次课程能够引起同学们对艺术与科学跨学科研究的兴趣,以及对跨学科文化内涵的重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构建艺术与科学交叉学科的建设体系做出新时代的新作为、新贡献。

中国科学院大学简介

        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是一所以科教融合为办学模式、研究生教育为办学主体、精英化本科教育为办学特色的创新型大学。

        截至2019年12月,国科大有专任教师3000余名,其中两院院士16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91人;各培养单位在岗研究生指导教师1125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786人(含中国科学院院士23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5人)。

        截至2019年12月,国科大有在学本科生1620名;在学研究生5.17万名,其中博士生占52%,博士生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在学外国留学生1734人,来自96个国家,其中外国博士生1055人,外国博士生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国科大是中国科学院“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任务的重要承担者,是完成“出成果、出人才、出思想”战略使命的重要依托。学校的核心使命是利用科教融合平台,遴选中国科学院最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提供给研究生和本科生,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为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出贡献。截至2019年12月,国科大已经累计授予171526名研究生硕士、博士学位,其中授予博士学位83561名;授予598名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国科大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第一个双学位博士,培养了全国约四分之一的“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自1978年建校以来,所培养的学生有137名当选为两院院士。

        国科大始终秉承中国科学院的育人传统,坚持在高水平科研实践中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在学研究生已经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中国科学院的重大成果和产出都有他们的付出和贡献。分布在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23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一个国家实验室、两个国家研究中心、7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89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9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个国家工程实验室,以及众多国家级前沿科研项目,为学生培养提供了世界一流的科研创新实践平台。

        根据2020年7月最新发布的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数据(数据覆盖时间2010年1月1日-2020年4月30日)显示,中国科学院大学稳居中国内地高校第1名,全球第67名。

《艺术与科学实验课程》授课教师简介

主讲教师:石自东,现任国科大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石自东,现任中国科学院大学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博尔顿大学双硕士学位,英国牛津大学博士后,塔吉克斯坦艺术科学院院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曾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被文化部选派赴法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奥地利、荷兰、比利时进行欧洲美术学者访问。曾任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艺术学院院长十五年(2002-2016)。获法国卢浮宫沙龙艺术展的最高奖“沙龙特别奖”。

        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评审项目专家评委、GAMMA Young Artist Competition国际艺术展专家组评委、法国国际当代艺术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法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美术家协会油画艺委会副主任、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曾任大连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大连市委委员、民革中央画院理事、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学科评审组专家、辽宁省服装设计师协会副会长、辽宁省高等院校影像协会副主席、东北表现性油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大连市画院油画院院长。2012年被评为大连市首届领军人物。

参展获奖

2010 年《野花与玫瑰》获得法国沙龙(卢浮宫)艺术展的最高奖——“沙龙特别奖” 

2012 年《笼里与笼外》获得法国沙龙(卢浮宫)艺术展的“银奖” 

2017年《蓝色之爱》系列作品入选Art Fair Lausanne Suisse 瑞士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与毕加索、达利、基弗尔等大师作品共同展出。

2016 年《近岸轻舟》入选塔吉克斯坦艺术科学院“国际和平艺术家绘画作品展”在杜尚别国家博物馆展出。

2010 年《中国农家灶的变迁》入选“2010 法国沙龙(大皇宫)艺术展”

2011 年《新公民系列》在“法国沙龙(卢浮宫)艺术展”展出

2012年《天空与麻雀》入选“2011 法国沙龙(卢浮宫)艺术展”

2002年《水静云悠》系列作品在韩国首尔美术馆展出

2001年《午夜瀑布》系列作品在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展出

2015 年《向污染宣战》新公民系列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2009 年《新公民》系列二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1994 年《苍茫·沉浮》入选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2018年《庄子之美》入选第三届读懂中国论坛艺术展

2003 年《嗡嗡嗡》入选中国第三届油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1993 年《北国风流》入选第二届中国油画年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1997 年《向日葵》入选第四届全国水彩粉画展

1999 年《五月的天空》获当代中国青年美术作品展“优秀奖”

1997 年《留给明年》获中国水彩艺术大展“学术奖”

2013年 《新公民》系列被中国文化产业协会书画艺委会授予“2013创新艺术家”

2016 年《近岸轻舟》入选塔吉克斯坦艺术科学院“国际和平艺术家绘画作品展”在杜尚别国家博物馆展出。

1994 年《冬残》入选第二届全国教师优秀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1997 年《苞米·土豆》入选“走向新世纪—中国青年油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2003 年《嗡嗡嗡》获辽宁省第三届油画展“金彩奖”

1997 年《向日葵》获东北三省水彩艺术展“金奖”

2017 年《回望罗马》系列四件作品入选《走进经典——纽约邀请展》

2017 年《新公民》系列三件作品入选《东北三省油画名家邀请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2011 年《新公民》系列作品入选“辉煌历程、时代丹青”主题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2011 年《新公民》系列六件作品入选“东北油画艺术邀请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2011 年《新公民》系列六件作品入选“化境长城外-吾土吾民油画邀请展在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展出。

重要作品收藏

油画作品《树与桥》被赠送前俄罗斯联邦总统梅德韦杰夫收藏

油画作品《蓝色的爱系列——彼岸》被塔吉克斯坦国家博物馆收藏

油画作品《东方意象》风景系列34 件作品被万达集团收藏并部分捐赠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收藏。

油画作品《塞北的雪》被辽宁美术馆收藏

油画作品《大树成团》被大连现代博物馆收藏

油画作品《根系荷塘》系列8 件作品被兆龙石油化工发展公司收藏。

油画作品《汇融百川》被北京艺融民生投资管理公司收藏

油画作品《蓝色的爱》被中投新湖财富金融投资管理公司收藏。

油画作品《中国家园》系列28 件作品被恒利德黄金(中国天津)投资公司收藏

油画作品《无锡之春》被凤凰集团艺都美术馆收藏。

敬请期待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