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大艺术中心举办 “傣族舞蹈艺术发展”专题讲座

  • 王庆东
  • 日期:2019-11-12
  • 2305

        2019年11月11日18:30,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舞动科研人生活动讲座第七讲——傣族舞蹈艺术发展,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教二楼114举行。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马啸副教授应邀开课,国科大艺术中心牛锡桐老师主持了本次讲座。

马老师为同学讲解民族文化对傣族舞蹈的影响

        “同学们知道现在傣族分布在我国哪些地区么?”马老师在讲座的开头就向同学们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西双版纳!”一位来自西双版纳的同学迅速给出了答案。“还有么?”但显然,这并不是完整的答案。在老师的讲解中,同学们知道了,傣族目前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部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及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等热带、亚热带地区。

老师为同学们展示傣族女性服饰

        而不同地区其服饰也会有所不同,其中以玉溪新平地区的服饰最为奇特。该地区的傣族女性用长达丈余的特制花腰带系筒裙,由此而得名“花腰傣”。她们的服装以黑色、红色基调为主,贴身的短褂长及上腰部,领口用细银泡拼成上下交错的菱形图案,腰间装饰长达五、六米的绣花腰带,头戴尖顶“鸡枞”斗笠帽,帽沿上翘。而男性则一般常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以白布、水红布或蓝布包头。在这些衣服的花纹样式,也都是有其文化喻指的。在领口的菱形银泡,象征着一座座高山,黑色的基调寓意深沉的河水,而绿色的装饰条纹则来源于对吉祥鸟孔雀的崇拜。为了同学们能够更近距离地了解傣族服饰的特色,老师还特地带来了傣族的筒裙向同学们展示。“像同学们现在在很多傣族舞蹈作品中看到的华丽的服饰,基本是属于西双版纳地区的服饰。”

        傣族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正是因为其拥有着他们自己的文化。傣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民族,最早发源于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三江并流的区域,现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南地区以及东南亚、南亚的多个国家。傣族在不同国家的称呼各不相同,但都自称泰。在建国前,国内的傣族其实也叫泰族,而在做民族认定时,周恩来总理为了将国内泰族与国外泰族区别开,给泰字加了一个单人旁而为傣,意为人民的泰族。

        虽然各国的泰族称呼甚至风俗不同,但也有着相同的文化传承。在傣族文化中,有着一套独特的自然哲学。他们认为自然的要素为森林、水、农田、庄稼和人,五个要素相互依存。有了森林才会有水,有了水才能灌溉农田,有了庄稼才能养活人,而人则要负责保护森林,补全这个自然的循环,成为生态的一部分。傣族将水也分为三级,有在寺庙边可以直接引用的圣水,有自家打井取的生活用水,还有江河引来的灌溉用水。也由于这种对水的区分,在傣族聚居地寺庙的周围总会有一道由精美水井组成的风景线。而这些元素也衍生了许多优秀的傣族舞蹈作品,如《金色的孔雀》、《水》、《两棵树》等。

        佛教在傣族文化中是及其重要的一环,甚至对其社会制度造成了深刻影响。在我国境内部分地区,佛寺承担着傣族少年的教育责任。老师还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如果你在傣族地区看到最有地位的僧人是一个年轻人,不要好奇,因为他们的资历都是通过一层层考试确定的。”傣族的大小节日,也几乎都与佛教有关。在佛教盛典上,傣族人民也会跳起各种舞蹈,如嘎洛涌(孔雀舞)、嘎甸(蜡条舞)等。最早进入大众视野的孔雀舞,从最开始男子表演形式发展到今天的以女性为主体的舞蹈形式,从古越人的鸟图腾到现在傣族的孔雀崇拜,而后又融入了佛教元素,形成了孔雀舞特有的“三道弯”。第一道弯从立起的脚掌至弯曲的膝部,第二道从膝部到胯部,第三道从胯部到倾斜的上身。手臂动作也是三道弯:指尖至手腕,手腕至肘,肘至臂。腿部的动作还是呈三道弯:立起的脚掌到脚跟,脚跟到弯曲的膝,膝到胯。正是小乘佛教追求的超凡脱俗、空灵和人生智慧的境界才蕴育出了今天孔雀舞静态的温顺娴雅和动态的灵动优美。

        老师在介绍傣族节日时,着重介绍了傣族的泼水节。其实,它有别于大众印象中的泼水节,传统的泼水节更为的庄严与神圣。在泼水节上,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再拿着采集的花叶沾水,洒在对方的头顶和肩膀,寓意洗去旧年的污秽和霉运,祈求吉祥。而到现在演变成了互相泼水的狂欢。现在泼水节大家还会和着鼓点节奏同跳“依拉贺”舞,也称团结舞。其实这并不是傣族地区的原生民间舞蹈,而是舞蹈工作者们采风时为当地居民编创的。因为动作简单轻松,团结舞也成了当地居民与各村落拉家常的好机会。

        傣族舞蹈有三位代表性人物,杨丽萍老师、毛相老师和刀美兰老师。杨丽萍老师的《雀之灵》充分运用了手势的变化多端,超凡脱俗地表现了孔雀之灵。而将孔雀舞从乡野地间搬上舞台的,是毛相老师。其实孔雀舞最初是带着笨重的孔雀面具和服装的舞蹈,而毛相老师借鉴其他民族舞蹈,去掉了笨重的面具和服装,解放了舞者的身体,在原有舞蹈的基础上,吸收其他民族元素,从此有了自成一派的孔雀舞。刀美兰老师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她在国外演出时,那支《召树屯与楠木诺娜》中的“孔雀公主”。

老师为同学们介绍傣族舞蹈的种类

        马啸老师在向同学们讲授傣族文化的同时,同学们也不由思考,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一个民族的根本。作为华夏子孙,我们都有义务对我们的历史文化加以保护和传承,爱我们的祖先,爱我们的文化,爱我们的传统,爱我们的实实在在的生活!

同学们思考着老师给出的疑问

        舞动科研人生属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文化建设人文艺术活动品牌培育类项目,旨在提升国科大学生舞蹈艺术素养,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得到了学校2019年度文化建设项目专项资金支持。

嘉宾简介:马啸,回族,文学硕士、教育学博士,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民族舞蹈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舞蹈家协会及北京市舞蹈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家协会副会长、理事。曾获第四、六、七、八、九、十一、十二届全国文华艺术院校奖“桃李杯”舞蹈比赛“园丁奖”、“贡献奖”、“《傣族舞蹈》精品课程优秀组合编排奖”等;第三、四届华北五省舞蹈比赛“指导教师奖”;第十五、第十六届北京市舞蹈比赛“指导教师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