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科大艺术中心举办 “中国古典舞中的‘意境’”专题讲座

  • 王庆东
  • 日期:2019-11-01
  • 2666

        2019年10月30日18:30,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舞动科研人生系列讲座第五讲——中国古典舞中的“意境”,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教二楼114举行。国家二级演员李楠老师应邀开课,国科大艺术中心牛锡桐老师主持了本次讲座。

李老师为同学讲解中国古典舞的起源

        “今天在这里我其实又陌生又熟悉,熟悉的是我在台上,你们在台下;而陌生的是摆在我面前的是这一张张课桌。”李老师在讲座的开始向我们提到,作为一个舞者,其实平常的时间不是在排练厅,就是在舞台中,像这样站在讲台上向同学们娓娓道来的机会是不多的。

        中国古典舞对老师来说,已然是深入骨髓的东西,它起源于中国古代,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流传和延续,它融合了许多武术、戏曲中的动作和造型,强调呼吸的配合,富有韵律感和造型感,独有的东方式的美感,令人陶醉。随着时代在改变,中国古典舞也不断融入了各种元素,其中不乏太极中的阴阳调和和道家中的刚柔并济。李老师通过展示动作“盘手”、“燕子穿林”、“青龙探爪”来向我们解释这动作的收缩和外放中体现的则是阴与阳。

老师向同学们展示动作“盘手”

         国画中的留白是意境,古琴中的音律是意境,诗词歌赋中的高山流水是意境,甚至是朋友圈中的沙滩白云也是意境,那么中国古典舞中的意境又是什么呢?意境这个词拆分开来其实就是“意象”和“环境”,中国古典舞中有竹林七贤还有仙风道骨。但其实,意境对于观众来说,你看懂是什么就是什么。也正如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云歌》中的两位老人

        在讲座的最后,李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他编排的作品《云歌》。“无数的密码容纳在身体里,而舞者需要通过身体去解码。”《云歌》正是李老师通过身体对自我的追寻。初看这个作品,同学们更多的体会只是舞者的轻盈,以及他们身形下云的飘渺不定。李老师向同学们解释道:“作品中的两位老人象征着中国古典舞这个学科的两位创始人——孙颖和唐满城两位老师,而作品中的‘我’则是在不断追寻自我的过程中,守住这份传承,承担起老师交予我们的责任。”

        有人说,舞者是感性的,但其实如果没有长时间理性的积累,又怎能在踏上舞台的最后一刻做到十足的爆发。对于科研人员来说,我们也应该时刻保持理性,不忘科研初心,牢记祖国交予我们的创新使命!

        舞动科研人生属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文化建设人文艺术活动品牌培育类项目,旨在提升国科大学生舞蹈艺术素养,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得到了学校2019年度文化建设项目专项资金支持。

嘉宾简介:李楠,国家二级演员,任职于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2003年《琴诉终怀》获北京市第八届舞蹈比赛表演一等奖;2003年《荣誉》获第七届“桃李杯”舞蹈比赛表演三等奖;2003年双人舞《七步》获第六届全国舞蹈大赛表演金奖;2004年双人舞《回家》获“荷花杯”舞蹈比赛现代舞组“荷花之星”称号;2017年编创和表演《墨舞留白》获第十一届“荷花杯”古典舞最高奖;2018年参演舞剧《井冈井冈》获第十一届“荷花杯”舞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