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8日晚18:30,中国科学院大学舞动科研人生系列讲座第四讲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教二楼138教室举办,本次讲座邀请到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沙呷阿依老师作为主讲人,国科大艺术中心牛锡桐老师主持了本次讲座。
初见沙呷老师,你一定会被她那双灵动而质朴的双眼吸引,而她,正是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孕育的彝族女儿花。
沙呷老师在向同学们讲解彝族分布情况
“舞蹈前面站的是文化,”老师的讲解从彝族的民间文化开始。从老师的讲解中,我们了解到彝族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和贵州三个省份,而不同省份的彝族风俗也有所不同。以四川凉山彝族为例,女孩在15岁成人礼之后会换筒裙、戴银饰、头饰。“我们家里的长辈每天早上出门之前一定会先把头发梳理好,戴好头饰再出门,尤其是红白喜事,头饰一定是要戴的。”而男孩服饰相对简单,以大脚裤和小脚裤为主,上衣区别不大。而到了云南彝族,女孩的头饰中会出现鸡冠帽,而楚雄地区女孩的裙子里还会套裤子,男孩会穿大褂子。
不同地区彝族服饰不尽相同
除服饰之外,由于解放前四川凉山彝族妇女地位低下,女子甚至不可以直视丈夫之外的男人,这也就形成了彝族女孩内向的性格,因此彝族女子舞蹈当中有一些害羞的形态,如坐姿侧视的动作。
沙呷老师展示彝族女孩害羞的神态
随后,老师由彝族舞蹈拓展到维族、蒙族、藏族等民族的舞蹈,说明了不同民族所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社会风俗对于民族舞蹈形、韵、意的塑造。例如,蒙族所居住的环境多是“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草原,面对这样广阔的环境,人如同蚍蜉,因此蒙族舞蹈的动作多是拥抱草原,体现了壮阔的胸怀;而维族人民性格热情奔放,所以动作更多是欢快、诙谐的。
沙呷老师向同学们展示蒙族体态和神韵
老师接下来向我们介绍了关于民族舞蹈创作的一些思考、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老师以《情深谊长》、《石林情深》、《额尔古纳河》为例,向同学们说明了在舞蹈编创过程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重要性,再一次印证了一个好的作品一定是一个全方位的综合体。
同学们认真听老师的讲解
如同泰戈尔诗中所说:
“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
不凋不败,妖冶如火
承受心跳的负荷和呼吸的累赘
乐此不疲”
沙呷老师以及所有热爱民族文化,传播民族文化的艺术家们正如灿烂的夏花,用尽全力燃烧着自己,奔波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之中,汲取各民族风土人情的露水,最终让民族的文化绽放在世界的舞台!
“舞动科研人生”属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艺术活动品牌培育类项目,旨在提升国科大学生舞蹈艺术素养,营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得到了学校2019年度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支持。
嘉宾简介:
沙呷阿依,女,彝族,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曾经分别在四川、北京成功举办“沙呷阿依舞蹈专场舞蹈晚会-五彩云霞”;被中国文联、中国舞蹈家协会评选为“中国二十一世纪当代青年舞蹈家”;被中国文联、中国舞蹈家协会授予“中国舞蹈艺术突出贡献舞蹈家奖”。代表作:创作舞蹈《情深谊长》、《额尔古纳河》、《守护》、《石林情深》、《额尔古纳河》分别在第十届、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比赛中获得“作品金奖”;在第十五届、第十六届北京舞蹈大赛中荣获创作、表演一等奖,教师指导奖;在第九届华北五省市(区)舞蹈大赛中获创作、表演一等奖。立项出版了中央民族大学“彝族女班民族民间舞教材-四川凉山州、云南红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