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科研人生第一期 安徽花鼓灯民间舞蹈与文化

  • 朱寅君
  • 日期:2021-09-30
  • 1963

        2021年9月29日18:30,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舞动科研人生系列公开课第一期——安徽花鼓灯民间舞蹈与文化,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东区礼堂举行。北京舞蹈学院青年教师陈汐应邀开课,国科大艺术中心牛锡桐老师组织了本次公开课。本活动属于中国科学院大学文化建设特色文化类项目。

       安徽花鼓灯是流传在我国淮河流域的民间艺术形式,融南北方艺术于一身。它最早源于夏代,是汉民族中集舞蹈、灯歌和锣鼓音乐、双(三)人舞和情绪性集体舞于一体的民间舞种。其独特的节奏性、动态舞姿等具有极高的艺术特质。

        首先,陈老师带领大家练习了安徽花鼓灯的基础动作,包括簸箕步、拔泥步、登山步、凤凰三点头等。在学习凤凰三点头时,由于是男女对看、“眉目传情”的动作,有几个男生一开始很害羞,但在老师的鼓励之下也很快融入了课堂。陈老师的亲切和蔼和热情鼓励使得整节课气氛融洽,同学参与积极活跃,颇为愉快。

       除了舞蹈动作本身,陈老师还介绍了舞蹈背后的文化。例如簸箕步、筛子步是表现抖粮食筛粮食的舞步,而拔泥步表现的则是把脚从泥里拔出再把泥蹭掉的动作,每个舞步中都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劳动人民的情趣。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不仅学到了舞蹈,也了解了当地的风俗文化,看到舞蹈作为民间文化的载体,如何让地方性的民俗民生被更多人了解,收获颇丰。

图一 老师为同学示范动作

图二 同学自主练习

图三 老师在旁指导

图四 课后大家一起合影

 图片:陈一仰

        嘉宾简介:陈汐,北京舞蹈学院青年教师,中共党员,艺术硕士,中国艺术研究院访问学者,安徽花鼓灯艺术研究会理事。曾荣获文化部第八届、第九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三等奖,举办个人舞蹈专场。荣获北京市“青年服务国家”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先锋杯”优秀基础团干部,北京舞蹈学院“优秀青年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撰写多篇学术论文发表核心期刊,编著《少儿民族民间舞蹈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