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讲座】石自东:油画艺术的审美特征

  • 文/黄姹 图/赵然(本科部)
  • 日期:2018-03-13
  • 2101

   2018年3月7日晚7点,艺术与人文修养系列讲座第70讲在玉泉路校区阶一6教室开讲。塔吉克斯坦艺术科学院院士、大连外国语大学国际艺术学院前院长、现二级教授、法国沙龙(卢浮宫)艺术展的最高奖——“沙龙特别奖”和“银奖”获得者石自东老师带领我们走进油画的世界,向我们介绍了“油画艺术的审美特征”。

  石自东老师认为,在两会期间举行人文艺术类讲座十分切题。新时期、新时代离不开新的人文艺术。石老师提及上学期前往雁栖湖进行讲座,走道中都坐满了人,现在又看到玉泉路也同样求知若渴的同学们,深感了不起的时代即将到来。现在都流行“厉害了我的国”,可以再加一句“厉害了我的国科大”。

  视觉艺术的审美能给我们创造性思维的启示,不过石老师在讲座时提醒非艺术生:不要过多地陷入艺术的细节中去,要站在整体上把握艺术的发展。或许会有同学说,我没有这样的艺术感知能力。“没有关系,”石老师说,“我把我的眼睛借给你,把艺术家的眼睛借给你。”

  想要整体把握油画,最重要的是把握欧洲美术史的最五个重要时期:古典主义、印象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广义的古典主义是指自古希腊艺术发展出来的追求理想化、追求美感的写实性艺术,米洛斯的维纳斯是其代表作。维纳斯是爱与美之神,人们自然地赋予了其美的特征。而这尊断臂维纳斯前人多次尝试给其接上断臂而不得,为何?杨欣鑫同学答曰:“或许这与罗丹的巴尔扎克像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大家说这个雕塑的手太美了,罗丹便把它的手给截断了,不能喧宾夺主。”石老师在肯定这种看法的同时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每个人对艺术的理解不同,没有公认的标准,没有大家一致认同的维纳斯之臂的形象。而且即使一个艺术家把他对于维纳斯的想法所付诸实践甚至成功,他仍会感到并不满意。人类的智慧对于事物有很高的理想却很难满意,或许也正是这引导着我们去往更高的境界。

  印象主义之称来源于莫奈的《日出·印象》,由于丝绸之路的畅通,中国艺术形式和日本浮世绘风格被莫奈所吸收,莫奈的《睡莲》里的中国写意画特征更为明显。现代艺术受到了东方的影响,不过其话语权仍在西方。“东西方的文化最好是融合起来,把精华融合起来。”石老师不由感慨。

  现实主义是真实的两端:朴素与矫情。由于就是对现实生活的刻画,这部分我们无需着墨过多。

  现代主义削除了立体化,更重要的是思想、个性与风格,或许艺术就是在抽象、具体、抽象、具体中螺旋上升。毕加索的《纪念格尔尼卡》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简单了解画中的象形:所有的手脚都像刀剑的划痕;马嘶叫的牙齿、灯光是三角形,像是刀;牛的头像子弹。破碎中体现着战争的残酷,对和平的向往,毕加索也借此从名家成为影响世界的大家。现代主义讲究的是读者自己体会作者的意图,与作者共同完成这个作品,而非被强行灌输某种思想。

  后现代主义即当代艺术相较现代主义技术更多元,这是为了推广艺术的一种妥协。但是技术妥协,思想不妥。后现代主义打破了壁垒,科学也要跨学科。

  石老师还说到了穿衣搭配的技巧:要根据肤色的冷暖色调进行选择,穿同色调的衣服,不同色调可以有,但只起点缀作用,而黑白灰永远不跑调。穿衣时要有比例,不能穿出来一半一半,没有美感。

  西方国家对艺术的培养也值得我们重视,在卢浮宫开设的艺术课程里,听课的学生从学龄稚子到白发老人,比比皆是,即是说,艺术培养是终身的。

  在其后的解答问题的环节,一位同学询问艺术与科学的关系,石老师提出,二者相互制约,达到平衡。而对于代表作《新青年》系列的创作灵感及意图,石老师回答,他想表现信息时代、电子产品对于80后、90后这一代五官的异化作用,以白色代表。现在,手机在社会中普及,手机代表的是图像系统、视觉信息系统,这抑制了右脑的开发系统,可以说是绑架了我们的时代。(文/黄姹 图/赵然 作者系国科大记者团成员)

“艺术与人文修养系列讲座”创办于2014年9月,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为培育本科生人文素养、家国情怀而设置的公共必修课程,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科学文化三个专题。讲座邀请北京地区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在艺术或人文领域有造诣的专家学者做主讲人,致力于国科大本科生艺术与人文修养的提升。